什么是【牛樟芝滴丸/口含颗粒】? 为什么要吃? 牛樟芝滴丸功效是?

牛樟芝常见的剂型有: 胶囊、滴丸、饮品…,其中消费者对滴丸比较不了解,所以这篇文章就是为了帮助大家了解什么是滴丸? 为什么要吃牛樟芝滴丸?

因为台湾食药监单位认为「滴丸」形态属丸状,易使消费者误解为药品。牛樟芝目前仍属健康食品,所以早期常见的「牛樟芝滴丸」,现多改名为牛樟芝口含颗粒牛樟芝滴粒…等。

 

最常被问到: 滴丸与胶囊有何不同?

滴丸与胶囊分属不同剂型,吸收方式就不同,吸收速度也不尽相同。胶囊走肠胃道吸收;滴丸走口腔吸收(舌下吸收)

一般而言,吸收速度与效果由快到慢依序为:静脉注射>气雾吸入>口腔(舌下)>直肠>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经皮吸收(皮肤贴片)。以效果来说,口腔(舌下)吸收远较口服胶囊来得好

 

什么是口腔吸收? 优点是?

口腔(黏膜)吸收(Buccal absorption Oral absorption),是指有效成分藉由口腔黏膜渗透到口腔微血管,再透过血液循环将有效成分带到人体各处的吸收方式(1)。口腔黏膜吸收的优点有:

  • 快速有效: 相较于经过胃消化+肠吸收才进入血液系统的漫长路径来说,口腔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并立即发挥作用。
  • 成分完整: 消化过程中会先受胃酸、胆碱与酵素的破坏。另外小肠吸收的成分(药物、营养素)会先进入肝脏,肝脏依会人体需要将吸收的成分重新组合利用,过程中很多有效成分会被破坏而失效。相较之下,口腔吸收让成分完整的吸收与发挥效果。

圖1 口腔黏膜吸收

 

口腔吸收中,以「舌下吸收」效果最好

口腔黏膜作为吸收途径主要有颊黏膜吸收(buccal mucosaq)和舌下黏膜(sublingual mucosa)吸收。口腔内各区黏膜厚度不一,从100-600微米皆有,相较于口颊、上下颚等,舌下黏膜为当中最薄,厚度介于100-200微米,舌下黏膜渗透性强,物质可以迅速吸收,再加上充分的血流供应,遂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药物吸收并发挥药效。舌下吸收作用的药物通常都溶解快、剂量小、作用强。

俗称『救心』,用于缓解急性心绞痛发作的「硝化甘油舌下锭」是一种冠状动脉扩张剂,就是透过舌下吸收快速发挥效果的急救药物。是心脏病患者们耳熟能详的救命法宝之一。

 

圖2 口腔黏膜吸收分為口頰、上下顎等與舌下

 

牛樟芝三萜成分适合舌下吸收

口腔吸收虽然被发现的很早,但因为不是所有物质成分都适用,口腔黏膜吸收的效果与物质的分子质量、解离度、脂溶性、水溶性溶解度等密切相关。最关键的就是分子质量大小,因为分子质量越大越难穿透口腔黏膜,经口腔黏膜吸收的药物分子质量不应高于800 Da,且理想单一剂量应小于10 毫克。 (下表)

 

牛樟芝关键的三萜类化合物包括Antcin A、Antcin B 、Antcin C、Antcin H、Antcin K、DSA (dehydrosulphurenic acid)及DEA (dehydroeburicoic acid)…等,其分子质量远低于上述的800 Da,只在500 Da左右,非常适用于舌下吸收(分子质量越小越好吸收),如下图。

 

舌下吸收注意事项

首先,切记舌下吸收是将牛樟芝滴丸置于舌下后慢慢融化,再透过口腔微血管吸收牛樟芝成分。因为不是透过肠胃道消化吸收,所以请勿将牛樟芝滴丸吞下肚滴丸在口腔溶解吸收时也要避免吞咽唾液,这也会把牛樟芝成分吞下肚。建议可在睡前躺在床上时吃滴丸,因为身体平躺时吞咽频率较低;也可以睡醒吃,因为刚睡醒时唾液分泌及吞咽次数都较少

其次,就是暂时不要抽烟,香烟中的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进而降低药物的吸收、降低牛樟芝效果。

舌下吸收: 不是口服,不经肠胃,不需喝水,简单速效!适合对吞咽困难、有吞咽障碍者!记住,过程不能吃、不能喝、不方便说话,先不抽烟!

 

哪些人适合使用牛樟芝滴丸?

  • 癌患
  • 需要快速吸收并快速发挥功效者
  • 难吞咽或拒绝吞服胶囊者(如老年患者)
  • 胃肠道不好者
  • 食用时不需要水,对应酬、出差、旅行等外出者来说相当方便

牛樟芝再辅助癌症治疗与降低化疗副作用上效果卓著,尤其牛樟芝滴丸最适合癌患使用,舌下吸收的优点都是癌患最需要的,包括: 三萜含量高、快速吸收、快速作用、成分完整不破坏、不用吞咽、不会肠胃不适

 

如何挑选牛樟芝滴丸?

每个行业都有其专业性与行业秘密,牛樟芝也不例外。下面问题考考你…

1.能分辨真假牛樟芝吗?
2.会分辨菌丝体/子实体吗?
3.能分辨牛樟木/异种木?

4.会分辨野生子实体/椴木子实体/固培子实体?
5.牛樟芝关键三萜是?
6.牛樟芝三萜含量如何测定?
7.能辨别出牛樟芝独有的香气?
8.常用萃取方式有哪些?优缺点是?  

是的,一般消费者通常是无法分辨。不肖厂商抓准消费者不懂,便在其中上下其手,各种操弄手段层出不穷,包括: 使用异种木培育牛樟芝、用血红密孔菌混充、用低价菌丝体混充高价子实体、用固培子实体混充椴木子实体、添加黄连提升苦味、添加其他樟木精油混充牛樟芝风味、牛樟芝萃取物添加不足…。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图4  血红密孔菌混充牛樟芝

 

椴木牛樟芝子实体滴丸包含4个条件: 1.使用牛樟椴木培育(椴木是指切成适合培育的牛樟木块),2.牛樟芝菌种,3.取厚实菇体状的子实体(非薄膜菌丝体),4.将上述1-3的的牛樟芝子实体经提取制成滴丸,下图5。

优质的「椴木牛樟芝子实体滴丸」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 : 牛樟芝吸收牛樟木养分与精油代谢而成子实体,由牛樟芝子实体提取制成的滴丸会具有独特牛樟木香气,香气与其他樟科植物不同。
  • : 滴丸在口中溶解时会有牛樟芝独有的香气与苦味,过苦恐有其他添加。
  • : 滴丸溶解速度不宜太慢,且溶解后不应有细微残渣。
  • : 通常椴木牛樟芝子实体滴丸的颜色介于金黄浅咖啡色之间,与牛樟芝年分、质量、提取物含量…有关。但,也不是颜色深就代表含量高喔!偏深咖啡与黑色的滴丸通常有其他添加

另外,也应具备下面质量条件: 具卫福部(台湾食药监)核备的90天毒性检测报告、ISO22000、三萜、多醣与质量检测报告

但,很多人连牛樟芝是什么形状、气味与口感都不知道,实在是不知如何挑选呀!如果不知道如何挑选牛樟芝滴丸,建议先挑商譽值得信任的台灣生技厂商因为牛樟芝在台湾食用时间长、法规严、竞争多、技术优,商誉佳的产商所提供的牛樟芝产品,在质量、安全、价格更值得信任。内地虽有牛樟芝厂商,但其牛樟木的品种、来源、质量不明,且食药监欠缺法规与监管,内地产的牛樟芝滴丸的质量与安全性风险相对较高。

图5 椴木牛樟芝子实体经提取后制成滴丸

 

牛樟芝滴丸越浓越好吗?

常看到很多厂商强调三萜含量与浓缩倍数,浓度越高越好吗? 倍数越高越好吗? 在人体可以接受的情况下,的确三萜含量高效果会越好;但超过人体可接受条件则会有反效果。过度强调浓缩倍数而忽略人体吸收条件,多为行销话术。

以牛樟滴丸来说,里面添加了「牛樟芝子实体提取物」,要知道「提取物」就是牛樟芝精华的高倍浓缩物,代表牛樟芝的三萜、苦味与精油都浓缩在其中。不可避免的,当萃取物浓度越高刺激性也越高。以「苦味」为例,滴丸若提取物添加越多,苦味就会越浓,过苦会刺激口腔分泌大量口水。还记得吗? 牛樟芝滴丸是走口腔微血管吸收,原本希望滴丸在口腔停留越久吸收越好。但,当过苦分泌大量口水时势必会造成口水吞咽,会让滴丸停留口腔时间变短,三萜来不急从口腔微血管吸收,就吞下肚了。(口腔吸收效率远高于肠胃道吸收)。

小结: 提取物的添加要适度添加,浓度过高会造成分泌大量口水,破坏口腔吸收效果。

 

为什么我吃的3倍、5倍滴丸就不会刺激呀?

咦! 那为什么我吃的3倍、5倍滴丸就不会刺激呀?? 而且价格还便宜呢??

换个方法说明…正常来说酒精含量5%的啤酒与15%清酒或40%的威士忌,因酒精含量不同在口腔的刺激感与喝下肚的烧灼感是差很多的。如果有厂商卖你威士忌,但喝起来浓度却只像清酒,是不是很怪? 如果真的含有3倍、5倍的牛樟木子实体萃取物,对口腔的刺激感是很明显的!! 如果没有刺激感…中间的秘辛就只有厂商自己才知道了…

下次当你吃到5倍浓度滴丸却不刺激口腔且价格便宜时,可能就不是真的「椴木牛樟芝子实体滴丸」。

 

为什么便宜的滴丸风险高?

合法牛樟木稀缺情况,牛樟椴木成本当然高,且培养椴木子实体需费时2-3,时间成本也高。这都让牛樟椴木子实体价格居高不下,制成的滴丸成本也跟着垫高。

谨记: 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只一昧追求低价子实体滴丸,当低于合理价格,厂商为了维持利润空间,自然就会牺牲质量。此时,就很难保证你买到的是真的「牛樟椴木子实体滴丸」

挑选市售3款来源清楚、质量制程可靠的口含颗粒(滴丸)产品,其中2款为椴木子实体与1款固培菌丝体:

  • 请注意,「固态培养」是利用培养基/五谷类进行牛樟芝培育,过程中未使用牛樟木,所以不具牛香木香气,而另有一种发酵味,制成的滴丸为黑色。

 

參考資料:

  • Lam JK, Xu Y, Worsley A, et al. Oral transmucosal drug delivery for pediatric use[J]. Adv Drug Deliv Rev, 2014, 73: 50-62. DOI:10.1016/j.addr.2013.08.011
  • Madhav N.V., Shakya A.K., Shakya P., Singh K. Orotransmucos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A Review. J. Control. Release. 2009;140:2–11. doi: 10.1016/j.jconrel.2009.07.016. – DOI – PubMed
  • 舌下錠該怎麼吃?把握「4不原則」 別吞口水阿! | ETtoday健康雲 |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1126838#ixzz7hg0USce3

 

 

 

 

 

You may also like...